機床齒輪滲碳件查驗辦法
機床齒輪滲碳層深度和有用硬化層深度均為衡量滲碳質量的重要技術指標。合金鋼滲碳層深度為過過共析鋼+共析鋼+悉數過渡層的深度,且過共析層+共析層之和應為總深度的50%。GB/T9450-2005《鋼件滲碳淬火硬化層深度的測定和校核》規(guī)則了測量辦法。
工件的滲碳層深度一般依照工件的載荷大小挑選,一般曲折疲憊斷裂的齒輪滲碳層深度取下限,觸摸疲憊損壞的齒輪滲碳層深度取上限,載荷大的齒輪滲碳層深度取上限。
機床齒輪滲碳零件通常是在淬火、回火后運用,GB/T25744-2010《鋼件滲碳淬火回火金相查驗》規(guī)則了有限硬化層深度大于0.3mm的工件滲碳淬火回火金相安排的查驗、金相安排等級的規(guī)則辦法。
1、機床齒輪滲碳后淬火、回火安排
(1)直接淬火安排 滲碳溫度較高,若直接淬火得到粗大狀馬氏體和較多的剩余奧氏體,此刻淬火應力大,簡單產生裂紋。因而,滲碳后一般選用降溫淬火,以析出部分碳化物,得到細針狀馬氏體和少數的剩余奧氏體。因而,滲碳后直接淬火工藝,應該嚴格控制降溫淬火的溫度。
(2)一次淬火和低溫回火安排 一次淬火和低溫回火安排是表層為較細的回火針狀馬氏體、少數的剩余奧氏體和少數的顆粒狀碳化物,心部安排為低碳馬氏體。應嚴格控制一次淬火加熱溫度,以保證得到較細針狀馬氏體和不出現網狀碳化物。
(3)二次淬火和低溫回火安排 二次淬火的目的是消除網狀碳化物及細化安排。滲碳后表層碳含量偏高時,往往出現網狀碳化物安排。例如,一次淬火工藝溫度偏高,消除網狀碳化物安排效果不佳,馬氏體針較為粗大,剩余奧氏體量多時,選用二次淬火工藝。第一次淬火加熱溫度挑選在心部安排的Ac3以上,以消除網狀碳化物和細化心部安排;第2次淬火挑選在Ac1以上加熱溫度,一般為780~800℃,選用油淬得到細小針狀馬氏體、少數剩余奧氏體和顆粒狀碳化物安排。
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問題,請與我們聯絡!